找到相关内容2219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忍气吞声不是真修行

         忍辱是六度中的第三度,“度”是度过烦恼苦海之意,而“忍辱度”的确也有忍气吞声的意思。比如《遗教经》说:“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忍受;拒绝美女的投怀送抱,也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得到的;而信受佛法中的种种法门,更不是一般人所能够办得到的。一般而言,若与自己无关的事,大致能够忍受;若与切身的名利、眷属、男女等相关诸事,那就...

    圣严法师

    |忍辱|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1/2206321894.html
  • 忍气吞声不是真修行

    忍辱是六度中的第三度,“度”是度过烦恼苦海之意,而“忍辱度”的确也有忍气吞声的意思。比如《遗教经》说:“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瑜伽师...、闻、智慧、正见无谬,忍佛、法、僧,忍骂詈、挝打、恶口、恶事、贪、嗔、痴等,能忍难忍,能施难施。  从以上所引经论内容看来,忍辱二字的涵义甚广,有拒受诸乐而接受诸苦之意。无理的侮辱不是一般人所能忍受;...

    圣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62939759.html
  • 佛教修忍辱行只能忍气吞声吗?

    佛教修忍辱行只能忍气吞声吗?  忍辱是六度中的第三度,“度”是度过烦恼苦海之意,而“忍辱度”的确也有忍气吞声的意思。比如《遗教经》说:“能行忍者,乃可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恶事、贪、嗔、疑等,能忍难忍,能施难施。  从以上所引经论内容看来,忍辱二字的涵义甚广,有拒受诸乐而接受诸苦之意。无理的侮辱不是一般人所能忍受;拒绝美女的投怀送抱,也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得到的;而信受佛法中...

    圣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3550363.html
  • 韩国编最全汉字字典让中国学者羞愧

    国内学术腐败已经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地步却始终无法解开这团乱麻之际,当那些所谓的学术名流与明星们一本接一本地出着肤浅得不能再肤浅的书并为获得的巨大经济利益而沾沾自喜之际,有谁会面对韩国人的这份执着,而...私立学校,如何能三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坚守在汉字辞典的枯燥领域之中,默默地耕耘。因为在学术功名利禄满天飘浮的中国,能忍受三十年的寂寞而面对青灯黄卷者,几乎就如同凤之毛麟之角,都成了珍稀动物一类的怪物了。...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10074989.html
  • 真修行不是忍气吞声

    真修行不是忍气吞声 忍辱,是六度中的第三度,“度”是度过烦恼苦海之意,而“忍辱度”的确也有忍气吞声的意思。比如《遗教经》说:“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无理的侮辱不是一般人所能忍受;拒绝美女的投怀送抱,也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得到的;而信受佛法中的种种法门,更不是一般人所能够办得到的。一般而言,若与自己无关的事,大致能够忍受;若与切身的名利、眷属、男女等...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62875274.html
  • 问:忍气吞声才是修行吗?

    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 如饮甘露者, 不名入道智慧人也。”《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七也说:“云何忍辱?谓由三种行相应知:一、不忿怒, 二、不抱怨, 三、不怀恶。&...不是一般人所能忍受;拒绝美女的投怀送抱, 也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得到的;而信受佛法中的种种法门, 更不是一般人所能够办得到的。一般而言, 若与自己无关的事, 大致能够忍受;若与切身的名利、眷属、男女等相关...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53877686.html
  • 人间菩提

    它。   ◎ 一个人要先能够“忍受”,忍受失望、忍受怜悯、忍受瞧不起、忍受瞧得起、忍受爱、忍受迷失,然后才能自由自在的追寻自己的理想。   ◎ 有许多事情,你要先“受、得了”,然后才能找出意义。 ...

    海涛法师编著

    |海涛法师|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1/0816452704.html
  • 六波罗蜜

    愿意给众生利益。持戒就是要防范他的贪嗔痴,他哪里愿意做呢?故菩萨的修学应从布施开始,然后才发心持戒。  ㈢、忍辱:  菩萨行者要忍耐种种苦。忍可分为忍辱与忍之不同。忍辱是忍受种种的恼害。六度中的忍不止是忍受各种恼害而已,它可分为三种:  ①、生忍(耐怨害忍):忍耐众生对菩萨所做的损害。  ②、法忍(安受苦忍):菩萨在修道的过程中应忍受饥、渴、寒、热、天灾人祸、疾病等世间的一切苦法。  ③、无生法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1148054.html
  • 佛学六度

    戒就是要防范他的贪瞋痴,他哪里愿意做呢?故菩萨的修学应从布施开始,然后才发心持戒。㈢、忍辱:  菩萨行者要忍耐种种苦。忍可分为忍辱与忍之不同。忍辱是忍受种种的恼害。六度中的忍不止是忍受各种恼害而已,它可分为三种:  ①、生忍(耐怨害忍):忍耐众生对菩萨所做的损害。  ②、法忍(安受苦忍):菩萨在修道的过程中应忍受饥、渴、寒、热、天灾人祸、疾病等世间的一切苦法。  ③、无生法忍(谛察法忍):以坚韧的...

    释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2750206.html
  • 瞋怒及欲望的缺失

    或接触所欲求的事物而形成的。然而,感官与尘境不断的接触,那种愉悦的感觉迟早会变成苦苦,并且变成不可忍受的问题。 在体认并且命名那种感觉是不可忍受的问题、是一种苦之前,会误以为那是快乐。由于假立这种感觉为“快乐”,它就像是快乐般,甚至像是自性存在的愉乐般。换句话说,虽然这种感觉只是由心名言假立的快乐,这快乐却像是自性存在般。 在根与境不断的接触下,由于所谓的“快乐”的感觉,变成不可忍受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946900.html